AMD CCD+IOD Chiplest设计已经使用了好几代,按理说炉火纯青,但是在最新的锐龙9000系列上,却出现了核心之间延迟骤然加大的情况,最高可达200纳秒左右。
还好,最新的AGESA 1.2.0.2版微代码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上周,华硕为旗下600系列主板率先推送了1.2.0.2版微代码。
有硬件爱好者使用锐龙9 9950X、ROG CROSSHAIR X670E GENE、CapFrameX实测显示,对比1.2.0.1旧版微代码,锐龙9000系列的核心间延迟从180纳秒降低到了75纳秒,幅度高达58%。
当然不同处理器、主板的情况略有差异,也有的测试显示从200纳秒降到了95纳秒,幅度仍有52.5%。
还有网友发现,部分基准测试性能成绩也更好了,比如说CineBench R23多核跑分提高了400-600分不等,当然幅度不大,只有大约1%。
不过也有人指出,锐龙9000的核心间延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问题,只是之前显示不精准,现在恢复正常了而已。
别管这个核心间延迟怎么样,锐龙9000系列是真的强,低频率也能战胜高频率的Intel!
液氮超频爱好者SkatterBencher最近做了一次有趣的测试,将一颗锐龙7 9700X超频到了6.3GHz,结果在OCCT测试中居然战胜了7.1GHz频率的酷睿i9-14900KF。
他综合使用了BCLK外频超频、PBO、Curve Optimizer、Cureve Shaper等多种方法,最终让这颗锐龙7 9700X达到了6332.4MHz,其中外频110MHz、倍频57.56x,所有核心开启,只是屏蔽多线程。
跑分时的频率为6318.48MHz,OCCT单线程、AVX测试成绩为269.35分,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。
相比之下,i9-14900KF超频到7.1GHz,高出足足800MHz,也只得到了255.42分,落后几乎14分。
其实你应该也看到了,这个项目非常依赖AVX指令,而如今Intel已经不支持自己曾经遥遥领先的AVX-512,反而是AMD支持越发完善,Zen5架构已经支持完整的512位宽度,令人唏嘘。
不过在SSE测试中,锐龙7 9700X得到了127.79分,落后于i9-14900KF 8.76分。
其他测试中,CPU-Z单线程1003分、多线程10805分,刷新了12个月以来的新纪录。
GeekBench单线程3902分,多线程21135分。
在移动端,不少人对锐龙AI 300系列的Zen5+Zen5c设计的核心间延迟也是充满疑虑,不过目前还未看到权威的相关解释,AMD也没有回应,不知道后续会不会也更新一把?
不管怎么样,便宜的Zen5笔记本快要来了。
日前我们看到了第一款8核心的锐龙AI 300处理器,是面向商务本的锐龙AI 7 PRO 360,但是在消费端,情况不太一样。
根据最新消息,8核心应该是锐龙AI PRO系列的独占,而消费级没有这个配置,因为它依然基于高端的Strix Point。
Strix Point笔记本确实偏贵一些,因为定位本就如此,而要想买到便宜的笔记本,就要等Krackan,AMD已经确认将在明年初发布。
Krackan其实和Strix Point一脉相承,只是规格更低一些,目前可以确认的是最多8个CPU核心、12个GPU核心。
换言之,它相比Strix Point少了三分之一的CPU核心、四分之一的GPU核心,自然可以更便宜,而在性能上预计会比上代锐龙8040系列略高一些,但差距不会很大。
当然,它还会是Zen5+Zen5c的“大小核”设计,但不知道是4+4,还是2+6?估计前者的可能性更大,当然应该也会有2+4甚至是2+2的组合。